![](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6-min.png)
无公害水产品是指当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食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步加工的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要点涵盖水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环节,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养殖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产地要求,一旦产地受到污染,就失去了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基本条件,选择和保持无公害水产养殖环境是无公害养殖的前提,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渔业水域环境和渔业水源水质。养殖环境必须符合国标《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的规定,其中大气环境规定了悬浮颗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等四种污染物的浓度限量;水域环境规定了渔业水域土壤中汞、镉、铜、砷、铬(六价)、锌及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限量;渔业水源水质要求水质的感官标准:色、嗅、味(不得使水产品带有异色、异嗅、异味)、水源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养殖水质必须符合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01—2001)。
水产苗种生产与引进要符合《渔业法》和农业部颁布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之规定。用于繁殖的亲本必须来源于原良种场,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生产条件和设施应符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苗种质量须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疫。
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内容。超负荷养殖易引起养殖环境恶化,疾病爆发蔓延,水产品质量下降和商品率低等问题。养殖密度必须严格控制,确保良好的养殖环境。
饵料营养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合理地选择饵料品种,科学地投喂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提倡使用配合饲料。使用新鲜杂鱼,应及时投喂,确保鲜度;使用冷冻杂鱼,应严格控制解冻时间,避免在阳光下暴晒致使腐败变质。
疾病预防和合理使用渔药是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药应严格遵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的相关规定,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